信息摘要:
青少年禮儀教育已經成為當代青少年迫切需要學習的課程,網絡時代,信息井噴式的發(fā)展,虛幻莫測的游戲,方便快捷的網購,讓我們一“宅”再“宅”。這種…
青少年禮儀教育已經成為當代青少年迫切需要學習的課程,網絡時代,信息井噴式的發(fā)展,虛幻莫測的游戲,方便快捷的網購,讓我們一“宅”再“宅”。對于數字時代的原住民,90后、00后,乃至10后來說,已經開始表現出“宅”的跡象了。他們可以“宅”在家里一整天不出門。這種“宅童”現象更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。
“宅童”在家里不是對著電腦就是手機或電視。屏幕化的表情成為他們的常態(tài)。他們已經不習慣于和現實世界的人打交道,反而習慣了虛擬的網絡世界,甚至在虛擬世界里不能自拔。
其實,“宅”本身并沒有錯。不同性格的人,“宅”的程度也不一樣。然而,眼下卻是清一色的“宅”,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了。是什么導致青少年宅在家里,不肯出門?是虛擬的網絡世界?好像不全是吧?
有家長感嘆說,孩子不宅,能去哪里玩?我們小時候可以放心地在小區(qū)里嗨??墒?,今天有幾位家長敢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小區(qū)里任他耍去?也有家長說,孩子想出來可是作業(yè)沒完成???成堆的作業(yè)在夜深人靜之時,仍然挑燈夜戰(zhàn)。休息的間隙,只能用屏幕聊以安慰罷了。
于是乎,就宅就很早在孩子們的心里扎下根來。一旦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,要改就很難了。宅的結果就是不愿意交往,很容易沉浸在虛擬的世界里,很少運動,慢慢與大自然隔離起來。
人是社會性動物,要生活在群體中。只有再群體生活中,才能彼此碰撞出火花。也許你會說,網絡世界里的交流可以代替啊。的確,可以代替一部分。但是,虛擬世界不能完全代替真實的世界?,F實世界的全方位立體化的體驗是虛擬世界無法比擬的。長期處于虛擬世界的孩子,很容易混淆現實與虛幻的界限,以至于做出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行為來。
讓孩子走出家門,不要宅在家里,勇敢與他人交往,敢于直面他人可能給予自己所有的表達,哪怕失望、憤怒。這也是一種經驗,這也是一種感受。真切的生活體驗才能逐步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,學會如何調節(jié)自我,適應社會。
讓孩子走出家門吧,學會在自然的環(huán)境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。從草木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中領悟生命的無常,感受自然的魅力。從月亮的陰晴圓缺中體悟人生的悲歡離合。